当前位置:全外教英语培训高端品牌美容震后死者身份辨认成难题 基因认亲迫在眉睫护肤DIY
震后死者身份辨认成难题 基因认亲迫在眉睫护肤DIY
2022-12-21



绵阳九洲体育馆内的寻亲启示。 也禾摄


汶川地震后,死难者身份辨认与亲属寻亲成了日渐迫切的赈灾主题

突如其来的地震,让无数父母失去了孩子,无数孩子找不到亲人,而他们在接受采访时,第一句话几乎都是“我不相信这是真的”。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死难者身份辨认与亲属寻亲成为日渐迫切的赈灾主题。

dna数据库,遇难者身份识别的法宝

在5月17号的政府救灾工作会议中,温家宝总理强调指出了遇难者身份辨认的迫切性与重要性。为妥善及时处理遇难人员遗体,民政部、公安部、卫生部决定于5月20日建立“5·12”地震遇难人员身份识别dna数据库。

“在发生地震、海啸等大灾难后,通过面容或其他体貌特征已经无法识别的遇难者,可以提取其dna样本,并进行检测,然后与家属进行比对。这是目前确认亲缘关系最快捷、最准确的一种方法(欧美国家还有通过牙齿档案进行遇难者识别的,也比较准确,但前提是已经建立了生前牙齿档案)。”日前,《市场报》记者采访了因参与东南亚海啸遇难者识别工作而蜚声国际的dna鉴定专家邓亚军博士。她介绍,虽然尸体腐败程度会因当地具体条件而有所不同,但一般而言灾难发生后3天,绝大多数遇难者就已经高度腐败,并难以通过面貌识别。此外,中国人又没有建立起个体的牙齿档案,因此留取dna样本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根据邓亚军参与东南亚海啸救援的经验,只要留取了dna样本,身份识别以及认亲活动就可以一直持续下去。而且一般而言,大灾之后的身份识别工作往往都会持续几年甚至十几年。“直到去年,还送来了300个2005年的泰国海啸遇难者的dna样本等待识别。”邓博士介绍说。

“除了遇难者,靠dna数据库来寻找失散的亲人,往往更准确、快捷。”有着建立“中国寻亲人员dna数据库”经验的北京华大方瑞司法物证鉴定中心工作人员陈敏告诉《市场报》记者,传统的认亲方式(如相貌比对、事实认定等),经常会受气氛、心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从而造成很大偏差。比如,在去年举行的“官林认亲大会”(主要寻找在三年自然灾害中失散的亲人)上,他们为25对有着认亲意向的寻亲者进行了dna比对,结果竟然是全排(即均不存在血缘关系)。

血浓于水,虽然成功率并不高,但抱着一丝希望,寻亲者仍然会自筹旅费一次次参加各种寻亲大会。而此次地震无疑会令寻亲大军急剧扩容。作为认亲的最后一道关,dna检测应用了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生物统计学等多种科学手段,所得出的结果是最为精确和公正的。而以此为基础的基因寻亲,不用见面进行现场确认,即可通过远程寄样,异地完成亲缘确定,比传统方式少花了很多精力与财力。尤其是在其他所有线索都无法找到亲人时,基因寻亲便成为惟一可行的手段。

dna样本收集

警惕泰国海啸中的弯路

让灵魂安息,给生者安慰,为了近万名无名遗体“回家”,我国政府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民政部、公安部、卫生部在震后第一时间联合制订了“5·12”地震遇难人员遗体处理意见,提出遗体处理尊重遇难者尊严,要求对遗体拍照和采集dna样本。

“现在我国已在第一时间派出法医队伍收集dna样本,这非常关键。”邓亚军博士告诉《市场报》记者,在第一时间收集dna样本,是建立基因寻亲数据库最重要的基础。

邓博士说:“根据泰国海啸的经验,dna样本的采集是一个重要问题。常规检测时,dna样本主要是血、毛发、以及口腔细胞。因此,当年泰国海啸后,中国援助队刚刚到达,泰国政府便给出了dna采样备忘,上面注明:‘新鲜尸体取口腔拭子、毛发、肌肉,高度腐败的尸体取深部肌肉组织。’而事实上,绝大部分接受采样的尸体都已高度腐败,散落在尸水中的毛发被深度污染。即便是深部的肌肉组织也都已经变色腐败,这些样本无疑是很难成功检测的。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选择是采集肋软骨或实质骨,即股骨或者肱骨等。”据邓亚军回忆,由于大多数负责dna检测的工作人员都在实验室,而负责采集dna样本的法医等往往不参与dna检测,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当时采集的不少样本最后不得不重新返工。

“dna样本的采集状况决定了dna检测的成功率。美国‘9·11’时采集的1万份样本只有70%的成功率。”邓亚军指出,为死难者建立庞大的dna数据库,以及今后寻亲者的dna检测与遇难者数据的比对,将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免费救援

民间力量不容忽视

震灾中,我们对于遇难者的哀悼、对于生命的敬畏,更体现在人道救援的每一个细节——不让一个死难者“无名”,是对生命尊严最大的捍卫。

眼下,除了官方建立的dna数据库,不少民间机构也在付出着努力。《市场报》记者在“5·12汶川地震基因寻亲网”(www.512dna.cn)上,看到了这样的说明:“本着全面有效的协助有关部门做好遇难者亲属dna寻亲活动、节省政府宝贵的赈灾经费、提高dna寻亲活动的时效性与有效性等目标,成都新基因格与北京华大方瑞司法鉴定中心共同发起,并联合国内多家民间dna检测机构迅速建立了‘5·12汶川地震基因寻亲援助联盟’。决定以完全义务的方式为灾区遇难者亲属提供免费dna信息备份与鉴定,并将该信息整理建立寻亲人群的dna数据库,并贡献给相关政府部门用于‘5·12’地震遇难人员身份识别dna数据库进行比对,及时确立遇难者与其亲属的血缘关系。对震区失散孤儿提供免费dna信息备份,为灾后亲属认领与社会认养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该联盟以该网站结合全国各地的民间dna检测机构,对身处异地心系家乡的四川汶川地震受灾亲属群体提供远程的网络帮助。除此之外,一些企业和个人也看到寻亲者的需要。6月1日,某度假村董事长王树春就向媒体表示,他拟先期出资200万元筹建中国失踪儿童救寻基金会,帮助困难的家长和孩子建立dna数据库,以便双方寻亲。

■记者手记:

记者在采访中一个深刻的感受是,与对遇难者进行dna样本收集相比,更期望所有的寻亲者们都能进行dna入库,尤其是孩子。孩子还小,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对父母的记忆会越来越模糊,找到亲人的概率会越来越小。血脉是割不断的,能在自己的父母跟前成长比什么都重要。为了让孩子不必“流浪”,让我们尽可能帮他们一把,让他们“尽快回家”。